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至纳克级别的蛋白质,可清晰分辨出不同含量的蛋白质条带,对于微量蛋白样品的分析尤为适用,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对低丰度蛋白的检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宽动态范围:可同时准确检测出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的多种蛋白质,从高丰度蛋白到低丰度蛋白均能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适用于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分析,无需对样品进行繁琐的分级或预富集处理。
快速染色:相比一些传统的总蛋白染色方法,如考马斯亮蓝染色需要数小时甚至过夜,DP117 - Li - cor Revert™试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染色过程,通常在 [X] 分钟内即可观察到清晰的蛋白条带,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稳定性好:染色后的凝胶在较长时间内荧光信号稳定,不易发生褪色现象。这使得科研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拍照记录以及后续的数据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兼容性强:该试剂与常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如 SDS - PAGE)兼容,无论是不同浓度的分离胶还是浓缩胶,都能取得理想的染色效果。同时,它也适用于多种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包括不同来源的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等。
操作简便:整个染色流程简单直接,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化学操作技能。只需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进行染色、洗涤等处理,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染色结果,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和出错概率。
凝胶准备:完成蛋白质样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小心取出凝胶,放入合适的染色容器中。建议使用塑料或玻璃制的染色盒,避免使用金属容器,以防金属离子对染色反应产生干扰。用去离子水或适当的缓冲液轻轻漂洗凝胶 1 - 2 次,每次漂洗时间约为 [X] 分钟,以去除凝胶表面残留的电泳缓冲液和杂质,但注意不要过度漂洗导致蛋白质条带损失。
试剂准备:从冰箱中取出 DP117 - Li - cor Revert™总蛋白染色试剂,使其在室温下平衡一段时间(约 [X] 分钟),以避免因温度差异导致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沉淀或其他不稳定现象。在使用前,轻轻摇匀试剂瓶,确保试剂均匀混合。根据凝胶的大小和数量,按照每平方厘米凝胶面积使用 [X] mL 染色试剂的比例,准确量取所需的染色试剂体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备用。
其他材料准备:准备适量的洗涤缓冲液,一般可使用含 0.1% Tween - 20 的 PBS 缓冲液(pH 7.4)。同时,准备好干净的滤纸、镊子等实验工具,用于后续操作过程中的凝胶转移和吸干多余液体。
染色反应:将准备好的染色试剂缓慢倒入装有凝胶的染色容器中,确保凝胶浸没在染色试剂中,且染色试剂均匀覆盖凝胶表面。为了保证染色均匀性,可将染色容器置于水平摇床上,设置低速(约 [X] rpm)振荡,在室温下进行染色反应。染色时间根据实验需求和样品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染色 [X] 分钟即可观察到初步的蛋白条带,但对于一些复杂样品或需要更高灵敏度的实验,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至 [X] 分钟。在染色过程中,可观察到凝胶上的蛋白质条带逐渐显现出荧光信号。
洗涤步骤:染色反应结束后,小心倒去染色试剂。染色试剂可根据实验室的环保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切勿随意丢弃。然后,向染色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洗涤缓冲液,将凝胶浸泡在洗涤缓冲液中,在水平摇床上以中速(约 [X] rpm)振荡洗涤 [X] 次,每次洗涤时间为 [X] 分钟。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凝胶表面未结合的染色试剂,降低背景荧光信号,提高蛋白条带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每次洗涤后,使用干净的滤纸小心吸干凝胶表面多余的洗涤缓冲液,但注意不要刮伤凝胶。
荧光成像:洗涤完成后,将凝胶置于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中进行观察和拍照。根据成像系统的操作说明,设置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对于 DP117 - Li - cor Revert™试剂,激发波长一般在 [具体激发波长范围],发射波长在 [具体发射波长范围]。调整成像系统的曝光时间、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清晰、对比度良好的蛋白条带图像。确保成像环境光线较暗,避免环境光对荧光信号产生干扰。
条带分析:使用专业的凝胶分析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软件可用于测量蛋白条带的强度、分子量大小(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蛋白 Marker 条带对比)以及计算不同条带的相对含量等参数。在分析过程中,可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合适的阈值和背景扣除参数,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分析结果与实验预期进行对比,判断蛋白质样品的组成和表达情况,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试剂保存:DP117 - Li - cor Revert™总蛋白染色试剂应避光保存于 4℃冰箱中。避免试剂受到光照、高温或反复冻融,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试剂的活性降低,影响染色效果。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将试剂瓶盖紧,放回冰箱保存。
安全防护:在使用试剂过程中,需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试剂与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若不慎接触到试剂,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就医。试剂具有一定的化学腐蚀性,操作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吸入试剂挥发的气体。
实验条件优化:不同的实验样品和实验目的可能需要对染色条件进行优化。例如,对于某些特殊来源的蛋白质样品,可能需要调整染色时间、染色试剂浓度或洗涤次数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染色效果。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建议进行预实验,摸索出适合自己样品的最佳实验条件。
凝胶质量:凝胶的制备质量对染色结果有重要影响。确保在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各试剂的比例准确、混合均匀,凝胶聚合充分且无气泡。电泳过程中,要保证电压、电流稳定,避免蛋白质条带出现拖尾、变形等异常现象,以保证染色后的蛋白条带能够准确反映样品中蛋白质的真实情况。
仪器校准:在使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前,需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荧光强度测量准确性等指标符合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洁,防止仪器内部光学部件受到污染,影响成像质量。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软件版本是否为最新,及时更新软件以获得更好的分析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染色条带不清晰或无条带:可能原因一是染色时间过短,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再次观察;二是蛋白质样品上样量过低,可增加上样量并重做实验;三是染色试剂失效,检查试剂保存条件和有效期,若试剂已过期或保存不当,应更换新的试剂。
背景荧光过高:可能是洗涤不充分,增加洗涤次数或延长洗涤时间;也可能是染色试剂浓度过高,可适当降低染色试剂浓度,重新进行染色实验。另外,确保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和工具干净无污染,避免引入杂质导致背景升高。
条带出现拖尾或变形:这可能是电泳过程中电压不稳定、凝胶制备不均匀或样品存在杂质等原因引起的。检查电泳设备的电源稳定性,优化凝胶制备过程,确保凝胶均匀;对蛋白质样品进行进一步纯化,去除杂质后再进行电泳和染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