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易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501609238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蛋白质浓度测定的可靠方法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蛋白质浓度测定的可靠方法

更新时间:2025-07-13      点击次数:73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Western Blot酶活性分析等众多实验的基础。BCA(Bicinchoninic Acid)蛋白定量试剂盒作为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的蛋白定量工具,凭借其基于双缩脲反应的原理和良好性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案。
一、核心原理与试剂组成
(一)定量原理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的原理基于双缩脲反应与 BCA 对铜离子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二价铜离子(Cu²⁺)发生双缩脲反应,使 Cu²⁺被蛋白质中的肽键还原为一价铜离子(Cu⁺) 。生成的 Cu⁺与 BCA 试剂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 562 nm 处有强烈的吸收峰,且其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在 562 nm 处的吸光度,并与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对比,即可准确计算出待测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二)试剂组成
  1. A 液:主要成分是 BCA,还包含碳酸钠、碳酸氢钠、酒石酸钠等缓冲物质,以及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使溶液呈碱性环境,为双缩脲反应和 BCA 显色反应提供适宜条件 。其中,酒石酸钠能够稳定 Cu²⁺,防止其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1. B 液:为硫酸铜溶液,提供反应所需的 Cu²⁺ 。在使用时,需将 A 液和 B 液按照 50:1 的比例混合,配制成 BCA 工作液。混合后的工作液中,BCA 与 Cu²⁺形成 BCA - Cu²⁺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蛋白质反应后生成紫色络合物,用于后续的吸光度测定 。

  1. 蛋白质标准品:通常为已知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作为定量的参照标准。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常见的标准品浓度梯度包括 0 μg/mL、200 μg/mL、400 μg/mL、600 μg/mL、800 μg/mL、1000 μg/mL 等,科研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稀释 。

二、产品性能优势
(一)高灵敏度与准确性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对蛋白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至 20 μg/mL 的蛋白质浓度 。其基于比色法的定量原理,通过标准曲线建立蛋白质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结合精密的分光光度计检测,可实现对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该试剂盒的测量误差较小,多次重复实验结果的变异系数(CV)通常控制在 5% 以内,能够满足科研实验对蛋白质浓度准确性的要求。
(二)良好的兼容性
该试剂盒与多种蛋白质样本类型兼容,无论是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血清、血浆,还是纯化后的蛋白质溶液,均可使用 BCA 法进行定量 。同时,BCA 蛋白定量对去污剂具有一定耐受性,常见的 Triton X - 100、SDS 等去污剂在较低浓度下(如 Triton X - 100≤0.1%,SDS≤0.05%),不会对定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方便科研人员对含有去污剂的蛋白质样本进行直接测定 。但需注意,过高浓度的去污剂或某些强还原剂(如 DTT、β - 巯基乙醇)可能会干扰反应,需进行适当的样本预处理或优化实验条件。
(三)稳定性与便捷性
BCA 试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A 液和 B 液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可长期保存,混合后的 BCA 工作液在室温下数小时内仍能保持稳定的显色性能,可满足常规实验的使用需求 。操作流程相对简便,只需将样本、标准品与 BCA 工作液混合,孵育一定时间(通常 37℃孵育 30 分钟或室温孵育 2 小时)后,即可进行吸光度测定,无需复杂的分离和纯化步骤,适合大规模样本的快速定量 。
(四)宽线性范围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一般可在 20 - 2000 μg/mL 的蛋白质浓度区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科研人员可根据样本中蛋白质浓度的预估范围,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使样本的吸光度值处于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确保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蛋白质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样本,通过适当稀释或浓缩处理,也能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应用与操作要点
(一)标准曲线绘制
  1. 稀释蛋白质标准品:将蛋白质标准品(如牛血清白蛋白)按照预设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例如,取一定体积的高浓度标准品,用稀释缓冲液(如 PBS)依次稀释,得到 0 μg/mL、200 μg/mL、400 μg/mL、600 μg/mL、800 μg/mL、1000 μg/mL 等浓度的标准品 。

  1. 加样与反应:在 96 孔板或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一般每孔或每份 20 μ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加入等量的稀释缓冲液替代样本) 。随后,向各孔或比色皿中加入 200 μL BCA 工作液,轻轻振荡混匀,使溶液充分接触 。将 96 孔板置于 37℃恒温箱中孵育 30 分钟,或在室温下孵育 2 小时,使显色反应。

  1. 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 562 nm 波长处测定各标准品溶液和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 。以标准品的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y = ax + b,其中 y 为吸光度值,x 为蛋白质浓度,a 为斜率,b 为截距) 。

(二)样本测定
  1. 样本准备:根据样本类型和蛋白质浓度预估,对样本进行适当稀释。对于未知浓度的样本,可先进行预实验,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确保样本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例如,对于细胞裂解液样本,可先进行 10 倍稀释,若吸光度值过高,再进一步稀释。

  1. 加样与反应:在 96 孔板或比色皿中加入 20 μL 稀释后的样本溶液,按照与标准曲线绘制相同的操作步骤,加入 200 μL BCA 工作液,振荡混匀后进行孵育,使样本中的蛋白质与 BCA 试剂充分反应显色 。

  1. 计算蛋白质浓度:测定样本溶液在 562 nm 处的吸光度值,将其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本的蛋白质浓度 。若样本进行了稀释,需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得到原始样本的蛋白质浓度 。

(三)操作关键注意事项
  1. 试剂储存与使用规范: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储存 BCA 试剂,A 液和 B 液应避光保存,防止 BCA 和 Cu²⁺发生氧化等反应而失效 。使用前将试剂平衡至室温,BCA 工作液需现用现配,避免因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显色性能下降 。在加样过程中,使用移液器准确吸取试剂和样本,避免因加样误差影响定量结果。

  1. 样本处理细节:确保样本充分裂解或匀浆,使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避免因蛋白质溶解导致定量结果偏低 。对于含有干扰物质(如高浓度去污剂、还原剂)的样本,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透析、超滤等方法去除干扰物质,或优化反应条件(如增加 BCA 工作液用量、延长孵育时间) 。

  1. 实验条件控制:孵育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有显著影响,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在使用 96 孔板进行实验时,确保孔内液体分布均匀,避免因边缘效应导致吸光度值偏差 。每次实验均需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以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

  1. 仪器校准与维护:使用分光光度计前,需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波长准确性和吸光度测量精度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洁,避免因仪器故障或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

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凭借其科学的原理、优良的性能和简便的操作,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蛋白质浓度测定的重要工具。科研人员在遵循操作规范、合理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该试剂盒的优势,为蛋白质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支持,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发展。



上海易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邮箱:1006909781@qq.com
传真:QQ1006909781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