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使用 SafeGreen 核酸染料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需从染料的储存、使用浓度、染色方法,到实验操作环境与仪器校准等方面严格把控。我将结合文章内容,从多个关键环节为你详细说明使用要点:
染料储存与准备
正确储存:SafeGreen 核酸染料对储存条件有要求,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存放,一般应避光、低温(如 4℃)保存。若储存不当,如暴露在强光下或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染料分解、变质,影响染色性能。定期检查染料的储存状态,避免使用过期或出现沉淀、变色等异常的染料,确保染料质量稳定。
浓度确认与稀释:使用前,确认染料的浓度标识,常见的是 10,000× 浓度的储液。根据实验需求,准确稀释染料。例如,在胶染法中,每 50 mL 琼脂糖溶液需加入 5 μL 10,000× 浓度的 SafeGreen 染料储液,确保稀释比例精确,避免因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染色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染色方法规范操作
胶染法:制备琼脂糖凝胶时,待琼脂糖溶液熔化并冷却至 50 - 60℃,再加入染料,防止高温破坏染料活性。加入染料后,充分搅拌混匀,避免局部浓度不均。倒入制胶模具时,动作平稳,防止产生气泡影响凝胶质量。凝胶凝固后,放入电泳槽,加入适量电泳缓冲液,确保凝胶浸没且液面高度合适,避免电泳过程中出现异常 。
泡染法:电泳结束后,小心取出凝胶,避免损坏。配制染色液时,将 10 μL 10,000× 浓度的 SafeGreen 染料加入到 100 ml 1×TAE 或 0.5×TBE 缓冲液中,确保染色液浓度准确。将凝胶浸没在染色液中,室温下轻轻振荡孵育 30 - 60 分钟,根据凝胶厚度、琼脂糖浓度以及核酸片段大小适当调整染色时间,保证染色充分且不过度 。
实验操作细节把控
样品处理:处理核酸样品时,避免样品污染,使用无菌、无核酸酶的器具。将 DNA 样品与上样缓冲液混合时,确保混合均匀,防止因样品分布不均导致电泳条带异常。加样时,用移液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且将样品准确加入凝胶的加样孔中,防止样品溢出或加样量不准确 。
电泳条件控制:根据核酸片段大小设置合适的电压和电泳时间,一般电压为 100 - 150V,时间为 30 - 60 分钟,但需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电压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核酸条带扩散、变形;电压过低或时间过短,则可能使核酸分离不充分,影响结果判断。在电泳过程中,保持电泳槽温度稳定,避免因温度变化影响核酸迁移率 。
仪器设备校准与使用
成像系统校准:使用蓝光切胶仪或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凝胶前,确保仪器经过校准,保证激发光源强度、成像分辨率等参数准确。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核酸条带的荧光强度、位置等数据不准确。
参数设置合理:在成像过程中,根据染料的特性和样品情况,合理设置曝光时间、增益等参数。曝光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条带过亮、背景增高;曝光时间过短则可能使条带信号弱,难以准确分析。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参数,确保获得清晰、准确的核酸条带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