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检查:使用前需仔细检查试剂盒各组分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若发现试剂出现浑浊、变色、结块等异常现象,切勿使用,避免影响凝胶质量和实验结果。例如,预混试剂若出现明显沉淀,可能导致凝胶聚合不均匀,影响蛋白质分离效果。
器具清洁:确保所有用于凝胶制备的器具,如容器、移液枪、搅拌棒等,均经过严格清洗和干燥处理。残留的杂质、油污或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干扰凝胶聚合反应,或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导致条带异常。例如,未洗净的容器可能含有微量金属离子,影响聚丙烯酰胺的聚合。
严格遵循配比:务必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准确加入去离子水或缓冲液与预混试剂混合。试剂比例不当会直接影响凝胶浓度、交联度和缓冲能力,进而改变凝胶孔径大小和电泳性能。如加水过多会使凝胶浓度降低,蛋白质迁移速度加快,条带分辨率下降;加水过少则凝胶过硬,蛋白质难以进入凝胶,出现条带拖尾或无法分离的情况。
充分均匀混合:混合过程中,应确保试剂充分溶解和均匀分散。可使用移液枪反复吹打或搅拌棒轻柔搅拌,但要避免剧烈搅拌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存在不仅会在凝胶中形成空洞,影响凝胶的均匀性和完整性,还可能导致蛋白质样品在电泳时迁移路径改变,造成条带变形。若不慎产生气泡,可将混合液静置片刻,待气泡自然排出后再进行灌注。
避免气泡残留:灌注凝胶溶液时,动作要平稳迅速,尽量减少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气泡进入凝胶腔。可将容器倾斜,使溶液沿电泳槽壁缓慢流入,若发现凝胶腔内有气泡,可用细针小心挑破排出。残留气泡会在凝胶中形成不规则孔洞,阻碍蛋白质迁移,使条带出现断裂或缺失。
控制聚合条件:凝胶聚合过程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将灌注好的凝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聚合,一般建议在室温(20 - 25℃)下静置,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会使凝胶聚合速度过快,导致凝胶孔径不均匀;温度过低则聚合时间延长,甚至可能无法聚合。同时,要保持环境干燥,潮湿环境可能使凝胶吸收水分,影响其理化性质。
正确拔取梳子:待凝胶聚合后,小心拔取梳子。拔梳时应垂直向上缓慢用力,避免晃动或倾斜,防止破坏加样孔的形状和完整性。加样孔受损会导致样品在加样时溢出或分布不均,影响电泳结果的准确性。
合理保存剩余试剂:试剂盒未使用完的试剂应按照要求密封保存,置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中(通常为 4℃或 -20℃)。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防止其吸湿、氧化或被微生物污染。对于含特殊成分(如聚合加速剂)的试剂,更要注意保存条件,防止其活性丧失,影响后续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