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细胞分选与检测:配备 4 激光 18 色检测通道,可同时识别多种细胞表面标志物与胞内分子,分选纯度达 99% 以上,最小分选细胞量低至 1 个细胞。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可精准区分不同亚型白血病细胞(如 CD34+CD19 - 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34+CD19 + 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分辨率较传统流式细胞仪提升 30%,有效避免亚型误判。
微量样本与低丰度细胞检测能力:优化样本处理流程,支持低至 10μL 的微量样本检测,且通过 “信号放大技术" 增强低丰度细胞(如占比 0.01% 的微小残留病灶细胞)的荧光信号,检测灵敏度达 1 个异常细胞 / 10^6 正常细胞,较传统技术提升 10 倍。在肿瘤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中,可从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样本中精准捕获少量残留肿瘤细胞,为复发风险评估提供关键依据。
临床级分选与质控体系:符合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CLIA),配备全程质控模块(如标准品校准、鞘液质量监测、分选效率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CV 值低于 5%)。同时,支持无菌分选模式,可用于 CAR-T 细胞治疗中靶点 T 细胞的分选制备,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满足临床细胞治疗的质量要求。
单细胞多组学同步检测:通过 “微流控芯片捕获 + 条形码标记" 技术,为每个细胞分配独特的条形码,实现对单个细胞的 mRNA 表达(转录组)、表面蛋白表达(蛋白组)及基因突变(基因组)的同步检测。例如在肿瘤精准治疗中,可同时获取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信息(如 EGFR 突变、ALK 融合)、表面标志物表达(如 PD-L1)及细胞因子分泌相关基因表达(如 IFN-γ、TNF-α),构建完整的单细胞 “分子 - 表型 - 功能" 信息画像,为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高通量与高准确性:单次实验可分析 100-10^5 个单细胞,转录组检测基因覆盖度达 20,000+,蛋白检测通道达 40+,且通过 “UMI(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标记技术" 消除 PCR 扩增偏差,基因表达定量准确性较传统单细胞测序技术提升 40%。在肿瘤异质性研究中,可高效解析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群体(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的分子特征差异,筛选出具有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如特定基因表达 signature)。
临床样本直接适配:开发专用临床样本处理试剂盒,支持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骨髓细胞、组织解离细胞等多种临床样本的直接分析,无需复杂的样本预处理。针对样本中细胞活性低的问题,系统配备 “细胞活力筛选模块",可自动排除死细胞干扰,确保分析数据来自活细胞,检测成功率较传统技术提升 50%(从 50% 提升至 75%)。
高分辨率细胞形态与功能分析:采用高数值孔径物镜(20×、40×、60× 油镜),分辨率达 0.1μm,支持明场、荧光及共聚焦成像,可清晰观察细胞细微形态变化(如肿瘤细胞的核形态异常、免疫细胞的活化形态)及蛋白亚细胞定位(如 NF-κB 核转位、p53 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聚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可通过成像分析神经元内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形态与分布,辅助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自动化图像分析与量化:内置 BD Attovision® 图像分析软件,整合深度学习算法,可自动识别细胞边界、量化细胞形态参数(如核面积、核周长、细胞圆度)、分析蛋白表达水平与定位模式,分析效率较人工计数提升 100 倍。在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中,可自动量化不同药物浓度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增殖率及细胞形态变化,计算药物 IC50 值,为个体化化疗方案选择提供量化依据。
组织样本与 3D 模型分析能力:支持组织切片、类器官、 spheroids 等 3D 样本的成像分析,通过 Z 轴堆叠成像与 3D 重建技术,获取样本不同层面的细胞信息,解决传统 2D 成像无法分析组织空间结构的局限。在肿瘤组织活检样本分析中,可观察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与周围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为肿瘤微环境评估及免疫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空间维度信息。
诊断与分型阶段: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活检样本,通过 BD Rhapsody™ 系统分析单个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如 EGFR、ALK、ROS1)与 PD-L1 蛋白表达,同时利用 BD FACSAria™ Fusion 分选肿瘤细胞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如 CD8+T 细胞、Treg 细胞)。研究发现,EGFR 突变型 NSCLC 患者中,PD-L1 高表达(≥50%)的肿瘤细胞与 CD8+T 细胞浸润量呈正相关,这类患者可能从 EGFR 抑制剂与 PD-1 抑制剂联合治疗中获益。
治疗方案选择阶段:对 EGFR 突变且 PD-L1 高表达的患者,通过 BD Pathway™ 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患者原代肿瘤细胞对 EGFR 抑制剂(如奥希替尼)与 PD-1 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处理的响应,量化细胞凋亡率与 PD-L1 表达变化,证实联合治疗可使细胞凋亡率提升至 65%(单一 EGFR 抑制剂组为 30%)。
疗效监测阶段:治疗过程中,定期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通过 BD FACSAria™ Fusion 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与 PD-L1 表达变化,同时利用 BD Rhapsody™ 分析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分子特征(如 CD8+T 细胞的 IFN-γ 基因表达)。当 CTC 数量下降≥50% 且 CD8+T 细胞 IFN-γ 表达升高时,提示治疗有效,可继续当前方案;若 CTC 数量上升或免疫细胞功能抑制,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该体系使 NSCLC 患者的治疗响应率提升 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 6 个月。
MRD 检测方案建立:根据患者初诊时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如 CD10+CD19+CD34+CD20-),设计个性化的 MRD 检测面板,通过 BD FACSAria™ Fusion 的 18 色检测通道,特异性识别残留白血病细胞,排除正常造血细胞干扰。
治疗过程监测:在 ALL 患者化疗诱导缓解后、巩固治疗期间及维持治疗阶段,定期采集骨髓样本进行 MRD 检测。当 MRD 水平<0.01% 时,提示治疗效果良好,复发风险低(3 年无复发生存率达 85%);当 MRD 水平≥0.01% 时,提示复发风险高(3 年无复发生存率仅 40%),需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或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效果验证:对 100 例 ALL 患者进行 2 年随访,发现基于 BD 技术的 MRD 监测可准确预测患者复发风险,MRD 阳性患者的复发预警准确率达 92%,较传统形态学检测(准确率 65%)提升显著。通过及时干预 MRD 阳性患者,使 ALL 患者的总体复发率降低 30%,5 年生存率提升 18%。
免疫状态分型:采集新冠重症与轻症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通过 BD Rhapsody™ 系统分析单个免疫细胞(如 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的转录组与蛋白组特征,发现重症患者存在 “CD8+T 细胞耗竭"(高表达 PD-1、LAG-3)与 “单核细胞过度活化"(高表达 IL-6、TNF-α)的免疫失衡状态,而轻症患者免疫细胞功能相对正常。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对重症患者,基于免疫状态分析结果,采用 “PD-1 抑制剂 + IL-6 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通过 BD Pathway™ 高内涵成像系统监测治疗后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当 CD8+T 细胞 PD-1 表达下降≥40% 且单核细胞 IL-6 分泌减少≥50% 时,提示免疫状态改善,可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对轻症患者,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过度医疗。
治疗效果评估:该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新冠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 5 天,重症转化率降低 40%,死亡率降低 25%,且未出现明显免疫相关副作用,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效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