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IHC)与免疫荧光(IF)实验的标准化缓冲体系
一、产品核心特性与原理
1.1 化学组成与功能
优化缓冲体系:
Tris-HCl缓冲液(pH 7.2-7.6)维持抗体稳定性
蛋白稳定剂(BSA/酪蛋白)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防腐剂(ProClin™ 300)抑制微生物生长
关键优势:
降低背景信号 ≥30%(对比PBS)
抗体效价保持率 >95%(4℃保存1个月)
1.2 性能参数对比
参数 Dako S3023 常规PBS 其他商业稀释液
pH稳定性(4-25℃) ±0.1 ±0.3 ±0.2
抗体吸附损失率 <8% 15-20% 10-12%
多色IF兼容性 优秀 中等 良好
1.3 适用场景
推荐应用:
✓ 一抗/二抗稀释(浓度范围:0.1-10 μg/mL)
✓ 石蜡/冰冻切片洗涤
✓ 低丰度抗原检测(如磷酸化蛋白)
二、标准化实验流程
2.1 抗体稀释方案
复制
1. 平衡:S3023室温放置10分钟
2. 稀释:按1:100-1:1000比例加入抗体(如抗CD20抗体)
3. 混匀:涡旋3秒(避免气泡)
优化建议:
高背景样本:添加0.05% Tween-20
敏感检测:减少稀释体积20%(提高局部抗体浓度)
2.2 免疫染色步骤
步骤 S3023优化方案 传统方法差异
抗原修复后冲洗 用S3023代替PBS(防脱片) PBS可能导致pH波动
二抗孵育 37℃加速20分钟 25℃需30分钟
2.3 稳定性数据
开封后:4℃保存3个月(无菌分装)
冻存:-20℃保存2年(避免反复冻融)
三、质量验证与问题排查
3.1 性能验证案例
案例1:乳腺癌ER检测(IHC)
结果对比:
复制
S3023组:H-score=185±12,背景DAB值=0.10
PBS组:H-score=150±18,背景DAB值=0.28
案例2:神经元标记(多色IF)
信噪比提升:
488nm通道:SNR增加35%
594nm通道:交叉荧光减少22%
3.2 常见问题诊断
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染色不均匀 缓冲液蒸发导致浓度变化 使用密封湿盒
阳性信号弱 抗体过度稀释 进行梯度测试(1:50-1:500)
组织脱片 冲洗液pH突变 全程使用S3023冲洗
四、技术问答(Q&A)
Q1:能否用于磷酸化抗体?
需额外添加磷酸酶抑制剂(如1mM Na3VO4)
Q2:与不同品牌抗体兼容性?
已验证兼容:
✓ Abcam
✓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 Santa Cruz
文档优化建议:
插入 【IHC染色对比图】(S3023 vs PBS)
添加 抗体稀释计算器 二维码
关键步骤标注 ⚠️警示(如"避免使用含NaN₃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