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易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8501609238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有哪些新型蛋白发光染液的标记技术正在研发中?

有哪些新型蛋白发光染液的标记技术正在研发中?

更新时间:2025-08-27      点击次数:51
近年来,蛋白发光染液的标记技术在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和检测方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是当前正在研发的新型技术及其应用突破:

一、生物正交反应驱动的多色标记技术

深圳湾实验室蔡羽轩课题组通过优化TAMM 缩合反应,将其反应速度提升 1000 倍以上,并结合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与序列特异性蛋白酶,成功实现了三种不同膜蛋白的特异性标记1。该技术通过巧妙组合生物正交反应,可进一步实现四色荧光标记,达到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颜色上限。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在小鼠活体中实现双色荧光标记,为多靶点动态研究提供了可能。这种技术突破解决了传统荧光蛋白体积大、光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小分子染料的高亮度特性提升了成像精度。

二、量子点在单病毒追踪中的动态标记

南开大学庞代文团队开发的量子点单病毒追踪技术(QSVT),利用量子点的高亮度、窄发射谱和的光稳定性,实现了活细胞中病毒感染过程的长期实时监测2。该技术通过标记病毒的内外组分,结合荧光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算法,可解析病毒从进入宿主细胞到释放基因组的完整动态路径。例如,在 HIV 病毒研究中,QSVT 技术揭示了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纳米级动力学细节,为抗病物开发提供了直接证据。

三、金属纳米簇的精准合成与应用

河南大学杨文胜课题组通过调控 NaOH 的加入时间和浓度,在低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下合成了荧光金纳米簇,并揭示了其发光性质的调控机制3。这种纳米簇不仅在金属离子传感中表现出高灵敏度,还因其生物相容性被用于细胞内蛋白质的标记。例如,通过表面修饰靶向肽段,金纳米簇可特异性标记肿瘤细胞表面的 HER2 受体,结合近红外成像实现活体肿瘤的高对比度可视化。

四、CRISPR 介导的基因编码标记技术

赛默飞世尔的TrueTag 供体 DNA 试剂盒结合 CRISPR-Cas9 技术,实现了无需克隆步骤的快速基因标记4。该技术通过一步 PCR 法制备供体 DNA,可在目的蛋白的 N 端或 C 端插入 GFP、RFP 等荧光标记或表位标签(如 HA、FLAG),编辑效率高达 100%。北京大学陈匡时课题组开发的CRISPR/MB 系统,则将分子信标(MB)与 dCas9-sgRNA 复合体结合,实现了活细胞中单基因位点的超分辨成像5。例如,在端粒和着丝粒的双色标记中,该技术的定位精度达到 50 纳米以内,显著优于传统荧光蛋白标记。

五、抗电镜制样的光转化荧光蛋白

中国科学院徐涛团队开发的mEosEM 蛋白,实现了抗锇酸固定和环氧树脂包埋的荧光标记7。这种蛋白在电镜超薄切片后仍能保持荧光亮度和光开关活性,结合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技术,可在保留线粒体等亚细胞超微结构的同时,实现纳米级精度的蛋白质定位。例如,在神经元突触囊泡的研究中,mEosEM 标记的突触素蛋白与电镜图像的关联分析,揭示了突触囊泡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动态重组机制。

六、近红外染料的深度组织成像应用

Alexa Fluor 680 等近红外荧光染料通过标记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活体动物成像中展现出优势89。其近红外发射波长(694 nm)有效减少了组织自发荧光干扰,适用于深层组织(如小鼠脑区)的蛋白质分布分析。例如,在肿瘤转移模型中,Alexa Fluor 680 标记的抗体可穿透 1 厘米厚的组织,清晰显示肿瘤细胞表面 PD-L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为免疫治疗监测提供了新工具。

七、光遗传学与双光子激发的整合

复旦大学袁鹏团队开发的双光子激发荧光转移(TEFT)技术,通过将荧光蛋白或有机染料与光遗传学通道蛋白共定位,实现了单细胞精度的光控激活6。例如,在血管壁细胞研究中,双光子照射血管内的 Alexa 594 染料,其激发光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激活邻近的 ReaChR 通道蛋白,引发局部血管收缩。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达到 1 微米以下,且所需激光能量仅为传统双光子刺激的 1/3,显著降低了光毒性。

八、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的机制优化

基于蛋白质 - DNA 相互作用的BRET 体系通过优化标记方法和实验条件,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10。例如,将荧光供体(如 GFP)与 DNA 结合蛋白融合,受体(如 RFP)标记 DNA 序列,当两者结合时,BRET 信号增强,可实时监测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动态结合过程。在药物筛选中,该体系可快速评估小分子化合物对蛋白质 - DNA 相互作用的干扰效果,加速靶向药物开发。

总结

这些新型标记技术的研发,不仅提升了蛋白检测的灵敏度和多重性,还拓展了其在动态过程研究、活体成像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如 AI 驱动的标记策略优化和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应用,蛋白发光染液的标记技术将朝着更高特异性、更低毒性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上海易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邮箱:1006909781@qq.com
传真:QQ1006909781
关注我们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