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的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关乎后续实验结果,储存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温度控制
短期储存:若在 1 - 2 个月内使用,可将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置于 4℃环境储存。此温度下,缓冲液中成分的化学活性相对降低,能一定程度减缓成分降解,维持缓冲液性能稳定,且方便随时取用。
长期储存:若需长期保存,应将缓冲液分装后冻存于 - 20℃。分装能避免反复冻融对缓冲液造成损害,因为每次冻融都可能导致溶液中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如蛋白质聚集、试剂沉淀等。例如,含 β - 巯基乙醇的缓冲液,反复冻融可能加速其氧化,降低对蛋白质二硫键的还原能力。
避光保存:许多变性蛋白上样缓冲液中含有的成分,如溴酚蓝、β - 巯基乙醇等,在光照下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溴酚蓝受光照可能分解,影响其作为电泳指示剂的准确性;β - 巯基乙醇光照下加速氧化,减弱对蛋白质的还原效果。因此,缓冲液应储存于棕色容器或不透光的包装中,放置在避光处。
防止污染
避免震动:剧烈震动可能导致缓冲液中不稳定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如引起溶液中微小颗粒聚集、产生气泡等。气泡的存在可能影响缓冲液的均一性,还可能导致蛋白质样品在加热变性过程中受热不均,影响实验结果。所以,缓冲液储存位置应避免靠近震动源,移动时也要小心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