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药研发过程中,对先导化合物的药效学(PD)和毒理学(Toxicology)评价需要进行大量、快速的体外和体内生物标志物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因其可自动化、通量高、成本效益好,成为中低通量标志物检测的主力。本文重点探讨Eaivelly ELISA Kit如何通过其预包被板设计、即用型试剂、稳定的标准曲线和优异的批间一致性,无缝对接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和高通量读板设备,构建高效的药物筛选平台。文章将结合细胞模型上清药效因子检测和动物血清毒性标志物(如肝酶、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的具体实例,展示其如何为化合物的快速迭代与优先性排序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关键词: Eaivelly ELISA Kit;高通量筛选;药物研发;药效学;毒理学;生物标志物;自动化
现代药物研发是一个耗时漫长、耗资巨大的过程。其中,临床前研究阶段需要对成千上万的候选化合物进行筛选和优化,评估其药理活性(有效性)和潜在毒性(安全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的检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决策眼睛"的角色。
药效学生物标志物: 在细胞模型中,化合物处理后,细胞因子、磷酸化信号蛋白、凋亡相关蛋白等的表达水平变化,可直接反映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力。
毒理学生物标志物: 在动物模型中,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提示肝损伤;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提示心肌损伤。
这些检测需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样本数量大(大量化合物、多个浓度、多个时间点)、重复性要求高(数据需用于统计分析和决策)、时效性强(快速反馈以指导下一轮化合物合成)。因此,对检测技术的通量、稳定性、自动化兼容性提出了要求。
Eaivelly系列ELISA Kit为满足高通量筛选(HTS)需求,在产品设计上做了诸多优化:
2.1 96孔或384孔预包被板
试剂盒直接提供标准96孔或更高通量的384孔微孔板,板孔预先包被了捕获抗体,并经过真空密封,保证了板间和批间的均一性,可直接上机进行自动化操作。
2.2 即用型试剂
所有试剂,包括标准品、检测抗体、链霉亲和素-HRP(如适用)、显色底物(TMB)和终止液,均预先配制为即用型工作液浓度。这省去了研究人员繁琐的配制、稀释步骤,减少了操作误差,也便于自动化液体工作站直接吸取和分配。
2.3 优化的反应时间与流程
在保证充分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了孵育时间(如缩短至1小时以内),使得整个检测流程(从加样到读板)可在单个工作日内完成,契合高通量筛选的快节奏。
2.4 批间一致性
对于长期、多批次的筛选项目,试剂盒生产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Eaivelly通过严格的生产质控,确保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具有高度一致的性能,使得不同时间点获得的数据可以进行合并分析和比较。
实例一:抗炎化合物体外筛选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基于巨噬细胞模型的抗炎化合物筛选体系。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合物。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上清液。
自动化步骤: 使用自动化移液工作站,将96孔细胞培养板中的上清液直接转移至Eaivelly TNF-α/IL-6 Duplex ELISA预包被板中。
检测流程: 后续的加检测抗体、加酶、加底物、终止反应等步骤均由自动化平台完成。
数据分析: 最后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值,软件自动拟合标准曲线并计算各孔中细胞因子的浓度,进而计算化合物对细胞因子释放的抑制率(IC50值)。
实例二:药物肝毒性早期评价
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给药后24小时和48小时采集血清样本。
使用Eaivelly小鼠ALT/AST ELISA Kit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高通量检测数百个样本,快速筛选出引起ALT/AST显著升高的化合物,从而在早期阶段淘汰具有潜在肝毒性的候选物,节约后续研发资源。
通过整合Eaivelly ELISA Kit与自动化系统,筛选效率提升了数倍乃至数十倍。更重要的是,其优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保证了数据的质量,使得基于微细活性差异进行的化合物优先性排序更加可靠,降低了“假阳性"或“假阴性"决策的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药物研发领域,速度与可靠性缺一不可。Eaivelly ELISA Kit凭借其为高通量应用场景所做的精心设计,成为连接生物学模型与数据驱动决策的可靠桥梁,为加速候选药物的发现与优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大型筛选项目对试剂盒的消耗量大且集中,稳定的供应是项目按计划推进的前提。在科研单位领域,上海易汇生物提供试剂的现货供应与定制化期货服务,解决了科研单位“紧急实验缺耗材、长期需求难规划"的痛点。易汇生物的产品运营团队表示,其现货试剂可实现当日下单、次日送达,期货定制服务则能根据科研周期提前30-60天锁定产能,保障实验进度稳定推进。这种供应链保障确保了大型筛选项目不会因试剂断供而中断,为药企和CRO公司的研发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